蝶衣 > 历史军事 > 家兄唐太宗 > 第261章谁能来帮某破局呢?(4k)

第261章谁能来帮某破局呢?(4k)(2 / 3)

拆除,某不是不知道,只是某以为她只是跟在幼弟身后,当个小尾巴,如同拆除宫里的楼阁和回廊般。传递文书和了解酒楼货栈,某以为幼弟只是不想她困于闺阁,跟着他多见识些不同的风景。在岚皋和西城待足一旬,不论是打通山脉的进度,还是码头修建的二期进度,还有西城的搬迁和改造,某承认很不错,值得长安和洛阳,因地制宜地跟着改造一番……

……某也承认某答应了东西市的拆除工程,交给兕子来做,那是因为某知道眼前这个竖子一定会帮忙,而不是真的让兕子去做,主导工程进度的那个人!

“阿兄,如今大唐最缺什么?”李元婴乖巧地帮李世民倒了杯茶,谄媚地笑道。“人才啊,不论是能写的还是会算的,不仅缺,还相当地缺。可管子说过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可树人这活,它没法速成。”

十年树木百年树人,真不是开玩笑,想想后世那些想法奇葩的键盘侠们,识字只代表他们不再是文莽,不代表他们会成为人才。

“贵女出仕,会有很多麻烦。”李世民手里的荆条不再敲打,面色有些凝重地说道。尚书有言,牝鸡无晨,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那群世家大族会全力反抗,这是比迁都洛阳还恐怖十倍……百倍甚至千倍的事情。

“咳咳”李元婴轻咳两声,摸了摸鼻子,小声说道:“阿兄,贵女出身世家,又会嫁入世家。况且律法有规定,男年二十,女年十五以上,及妻丧达制之后,霜居服纪已除,并须申以媒媾,命其好合。”

李世民:“……”

竖子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如此刁钻……房玄龄等人编制的晋书有言,泰始九年冬十月辛己,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,使长吏配之。宋书又言,女子十五不嫁,家人坐之。

大唐目前没有明文规定必须嫁人的年龄,某也没想过去规定……眼前的竖子,却给某出了如此大的难题……大唐确实很缺人才,各处都缺。

谁能来帮某破局呢?

“陛下,杨相和宇文监求见,面色决然。”张阿难站在六步之外,禀告道。

如今的局面,某是越来越看不懂了。赵国公府被拆得一干二净,为什么最先来到滕王府的人,会是杨师道和宇文士及?他们应该在家里喝酒外加放烟花,大肆庆祝才符合他们的行事风格。

“让他们进来吧。”李世民听到幸灾乐祸二人组的名字,三分无奈地说道。

辅机最近的日子,过得有些艰难,充分验证了一句话:寡固不可以敌众。

李元婴很自觉地重新煮水泡茶,今夜注定无眠……不知为何眼前会闪过郭京飞那张脸,对苏大强说道,今夜你无眠。抖了抖肩膀,将那种荒谬感抖掉,某现在不止有三室一厅,还住在面积有故gong五分之一大的亲王府里,不用担心别人怼某,图某年纪大,图某不洗澡……这话怎么那么适合爬灰三郎呢?不过他挺爱洗澡的,待在华清宫,一洗几个月都不离开。有诗为证:春寒赐浴华清池,温泉水滑洗凝脂。侍儿扶起娇无力,始是新承恩泽时。

温泉是个好东东。

“收收你那泼皮般的表情。”李世民将荆条放到桉几下面,抬起手来揉着鬓角,幼弟到底随谁呢?还不如老十五和老二十那种……比二十一好些,若不是每次封赏有阿难提醒,某真的很难想起他。“要不你去虢州转转,看看你二十一兄在忙些什么?”

李元婴在脑子里扒拉了半天才找到李元晓,原来的史书记载如同流水账:密贞王李元晓,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一子,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,母亲鲁才人。贞观五年(631年),册封密王;贞观九年,出任虢州刺史。贞观二十三年,加满实封一千户,迁泽州刺史。唐高宗即位,历任宣州、徐州刺史。仪凤三年(678年),卒于任上,追赠司徒、扬州大都督,谥号为贞。

深刻体现了一句:他来过,他走了。

至于中间的过程,查无此人……忙点头说道:“某带兕子同去,免得有人乱说话吓到她。”

“可。”李世民看到正走过来的杨师道和宇文士及的表情,忙轻声应道。若是魏徵和虞世南如此表情,某一点都不陌生,他们两个属于犯颜直谏的典范。可这两位不是那样的人,杨师道性行纯善,不喜与人争辩,且守口如瓶……不干己事不张口,一问摇头三不知。宇文士及更是说过:南衙群官,面折廷争,陛下尝不得举手,今臣幸在左右,若不少有顺从,陛下虽贵为天子,复何聊乎?

……佞是真佞,却也佞得坦荡,某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能让某心情愉悦。

今日他们两个却面色如荆轲赴易水……难道是担心兕子去拆他们府邸?

“陛下,某与仁人有本上奏。”杨师道叉手一礼,恭谨地说道。

李世民接过奏疏,温声说道:“坐下喝茶,不是在大朝会上,不必如此繁文缛节。”

李元婴默默倒了两盏茶,放到二人面前……不是某怂,钓过鱼的人应该都晓得,在没有

最新小说: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超时空史记 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唐时明月宋时关 隋唐小纨绔 穿入维京当霸主 抗清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