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绸之路(2 / 2)

许多地方,比如唐太宗的使臣王玄策就曾多次出使天竺,更是留下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。”

李世民暗暗记住了王玄策这个名字,能够名留青史的人,不管是流芳百世,还是遗臭万年都是需要留意的对象。前者是贤臣苗子,后者则要防备其破坏性。

“到了宋代,汉家朝廷武德全无,使者没有了走出去的底气也就罢了。至元朝,成吉思汗的铁蹄横跨欧亚已知欧罗巴之广,元时地球仪传入中原,但此时地球仪还不够完善,只惊鸿一瞥,不知世界之大尚可谅解。”

“到了明朝,郑和七下西洋,本该是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,但大明却错失了这一良机。万历年间,传教士利玛窦跨越重洋来到中国,带来了欧洲数个世纪以来地理大发现的成果,以及更精确的地球仪。杭州人、制图学家李之藻更是制作了第一台国产地球仪。”

“到此,不说百姓,至少皇帝和统治阶级应该知道世界之大。但大明不仅没有去探索外面的世界,反而是闭关锁国。及至满清,传教士带来的地球仪越来越精确,越来越精美,统治阶级对外面的世界却完全没想法,而是选择进一步闭关锁国。”

“夜郎王是不知世界之大而自大,而明清统治者是掩耳盗铃式的夜郎自大。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,你不自强,那么别人就会来欺凌你。你关着门守着已经过时两千年的驭民五术,弱民愚民辱民贫民疲民,旁人却已经走上了飞速发展之路,中原自此从世界巅峰一点点跌落尘埃。”

“这个过程其实很漫长,我们曾经有无数次机会,但却再也没有一位如汉武帝、唐太宗这样志向宏达的君王出现。这些统治者坐井观天,眼睁睁看着一次又一次的良机从手中溜走,直到错失所有华夏不落下的机会。中华从汉唐时的世界最强变成了落后国家,成为了列强瓜分的鱼肉。”

“封建王朝的没落是必然的,然这段百年的耻辱却太过痛心。跌落尘埃,再站起来的经过太过惨烈,五星红旗的红是先烈的鲜血染就。即便知道时代变革需要流血,但也总忍不住想若不曾落后过,至少不需要那么多的鲜血去染就我们现在的太平。”

“落后就要挨打,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,尊严只在剑锋之上。教化百姓需要用礼仪道德,结交外邦却离不开刀剑,对于后者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都给出了相对正确的示范,可惜其中精髓却没有被其他帝王学到一鳞半爪。”

“抱歉,一说到明清史就容易激动,我们回到方才的话题,那就是为我们带来黄瓜的博望侯张骞。”阿宋道,“张骞字子文,汉中郡城固,建元二年,二十五岁的张骞,奉汉武帝之命,以甘父为向导,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。”

“二十五岁,嗯~我才从学校毕业,刚要入社会,而我们博望侯张骞已经开始了他的探险之路。以我们现在交通条件,从长安到西域一日可达,但是在没有高铁、飞机的西汉,这条路可不好走,甚至很多地方都没有路。路不好走还是小事情,最危险的是使团要通过匈奴。”

“从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到汉武帝登基,大汉整整六十年对匈奴都是处于劣势,说的直接点就是没赢过。此时的大汉尚无后来‘犯我强汉者,虽远必诛’的底气,这种局面要等到卫青横空出世,才开始逆转。当然,等冠军侯霍去病上阵,甥舅联手那就是直接把匈奴打穿了。”

“犯我强汉者,虽远必诛!卫青、霍去病?”刘彻激动道,“莫非这就是朕的大汉双璧?原来大汉双璧还是甥舅关系,朕终于找到你们了!”

刘彻当即令人开始寻访卫青和霍去病这对甥舅,同时令人传召张骞入宫相见。张骞既然是明年就能出使西域,那大概率已在朝中。至于卫青和霍去病——怕是天幕的消息传出去后,长安城马上就会有许多的“卫青”和“霍去病”了。

“因对匈奴长期处于劣势,年轻的皇帝虽一心洗雪先祖之耻,但朝廷的大多数官员却都害怕开战,主和派占据上风。对于这些人而言,送几个宗室之女和布匹财物就能稳住匈奴人是非常划算的事情。”

“反正财物不是他们出,反正他们也不是边境百姓会被匈奴人打草谷。送的又不是他们的女儿,即便是他们的女儿也没关系,女儿不值钱。王爷们有钱妻妾成群,孩子生的也多,和亲的公主很好安排。”

“中华之幸,国家之幸,年轻的皇帝不是这样的软骨头。正因他不是,所以他是封建王朝皇帝中前三之一,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汉武帝。”

刘彻听到这里,都快按捺不住笑容了。

“皇太后和大臣不同意开战,年轻的皇帝拗不过,但也不愿意什么都不做。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,就是希望张骞可以联络西域诸国,与大汉一起前后夹击匈奴。然与大汉一样,西域诸国也被匈奴欺负惯了,并不敢和大汉一起打匈奴。”

“张骞此行没有完成皇帝交代的政治任务,却带回了意外的收获。其西域之行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,即后来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。太史公司马迁称赞此行为‘凿空’即‘开通大道’。”

插入书签

最新小说: 直播挣香火,小道姑全网爆红 惊悚游戏:这个女鬼是演员 测评兼职后我成了恐怖板块大网红 重生后,她携空间带崽起飞 全府逃荒?我手握露营车吃香喝辣 全网嘲后我在娱乐圈考编爆红了 惊惧梦魇游戏:巅峰屠皇 绝世唐门之龙熊斗罗 九如颂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?